在OPEC和美國頁巖油生產商較勁的過程中,世界原油交易的潮流已發生巨大變化。
2014年,最大的財經事件莫不過
油價的暴跌。而在OPEC和美國頁巖油生產商較勁的過程中,世界原油交易的潮流已發生巨大變化。
近日美國能源署發布報告顯示,2014年
歐佩克成員國的原油日均產量為3010萬桶,與2013年的水平大致相當。并預計2015年歐佩克成員國的原油日均產量將維持不變,2016年則減少30萬桶。
根據EIA的估算,2014年,非歐佩克國家的日均產量增幅為220萬桶,預計今明兩年的供應增幅將分別為100萬桶和60萬桶,部分原因是受到低油價的拖累。非歐佩克國家供應增速的下滑主要源于美國和加拿大供應增幅的下降。并且,歐洲及歐亞大陸的產量預計也將減少。
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AbdallaEl-Badri日前稱,自2008年以來,非OPEC成員國原油日供應量已增加了600萬桶,而OPEC成員國的原油日產量保持在3,000萬桶左右。
原油進口量居世界第一的美國,2014年日均進口原油740萬桶,在過去10年里進口量減少了將近三成,今年美國日均原油產量930萬桶,明年日均原油產量950萬桶。原油進口量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國,在近10年里進口量增加兩倍,估計在兩三年后將超過美國。
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借助頁巖革命的東風,美國原油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2007年美國原油日均進口量曾超過1000萬桶,現已大幅下降。
產自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的輕質油,因與頁巖油性質相近,所以受到不少影響。在2010年之前,尼日利亞日均原油出口量超過100萬桶,但到2014年甚至出現了出口量為零的月份。
購進尼日利亞產原油和美國多余原油的則是中國。中國2014年日均原油進口量約為620萬桶,比上年增長大約一成。由于中國國內不斷有新煉油廠開工,原油需求非常堅挺。
2014年12月,中國原油日均進口量超過700萬桶。據認為,在
原油價格急劇下跌的情況下,中國開始增加戰略儲備。
不過,市場普遍預計中國經濟將減速,其生產的石油產品也有部分用于出口。隨著經濟從出口主導型向內需主導型過渡,中國對原油的依賴程度有可能降低。
美國花旗銀行專家指出,因國內庫存累積,“中國今年的原油進口增長率將只有3%左右”。
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AbdallaEl-Badri日前稱,在每日200萬桶的供應過剩導致油價重挫之后,全球原油市場有望在2015年下半年恢復平衡。
由于美國生產商產油量創1983年以來最快增速,原油價格自2014年6月以來已跌去一半。面對原油市場供應過剩,2014年11月27日OPEC并沒有選擇犧牲市場份額,而是決定維持產量不變,在此之后,油價大幅下挫。2月份OPEC原油日產量為3,060萬桶,增加16.3萬桶,其中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特的產量增幅最大。數據顯示,這是OPEC原油日產量連續第九個月超過其3000萬桶的總體目標。
El-Badri表示,由于頁巖油和非OPEC國家原油產量都在增加,OPEC不能減產。鑒于目前許多OPEC成員國主要依靠石油收入,他敦促OPEC成員國繼續投資并推進經濟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