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抽油機,額定功率僅為常規抽油機的一半,每年比常規抽油機節約電費和維護費1.5萬元。這種抽油機,運用了多項先進技術,運轉平穩,維護維修不像普通抽油機那樣需要吊車配合,只需要簡單便捷的人工調節,操作安全。這種抽油機就是新疆
油田工程技術公司自主研發的多重復合平衡抽油機。
3月13日,工程技術公司員工龐超正在給多重復合平衡抽油機驢尾鉆眼。春節過后,該公司加快生產節奏,抓緊時間生產加工,以滿足新疆油田地面產能建設的需要。
2006年11月底,風城油田重32井區斷塊齊古組的原油被納入了新疆油田的開發日程。這個區塊的原油黏度高,其平均黏度在1000毫帕秒至2000毫帕秒之間。而要開采這樣的超稠油,需要最大沖程達到2.5米、最低沖次為每分鐘4次的抽油機,才能確保最佳
采收率。而當時新疆油田擁有的抽油機,最大沖程只有1.8米。
“手中沒有金剛鉆,眼看著重32井區的超稠油無法開采,大家心里真著急。”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工程技術公司副總工程師王樹行說。
由于重32井區平均井深只有270米,連中深井的1/10井深都不到。這樣一來,常規的曲柄平衡抽油機的光桿載荷過輕,吃不上勁。于是,游梁平衡模式進入了科研人員的視野。這種模式的慣性載荷較小,調節簡便。“但國內外還沒有這種抽油機成功研發的先例。”王樹行說。
只有自主研發一條路。一個由10名技術骨干組成的項目研發小組迅速組建,走上這條從零開始的創新之路。
通過大量的現場調研和攻關試驗,研發小組遇到的困難居然是連桿銷磨損。一個拇指大小的連桿銷,如果工作壽命不達標,就無法將抽油機的動力傳遞到井底,啥事也干不成。癥結是因為游梁與連桿的平衡重有問題。
工程技術公司首次創新提出了連桿復合平衡理論——在連桿上增加平衡重,合理搭配游梁平衡重與連桿平衡重的重量,改變連桿受力狀態,使其總是受拉力,從而從根本上解決連桿銷磨損的問題。
經過多次改進,2007年8月,經過優化改造后的多重復合平衡抽油機樣機首先在陸梁油田投入稠油區塊的開采現場試驗。經多次試驗驗證,這種稠油機可滿足油田稠油、超稠油的開發工藝需求。
近幾年,這種抽油機已逐步取代了原來的一些傳統抽油機。在此基礎上,工程技術公司相繼開發了4型、14型、16型3個新型號的抽油機,將雙驢頭5型、6型、8型抽油機改進設計成多重復合平衡抽油機。截至目前,這個公司累計生產了數千臺多重復合平衡抽油機用于
油田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