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筆者在遼河油田曙光采油廠采油作業五區地質隊采訪獲悉,這個作業區應用單井效益評價成果,精細油藏描述取得顯著效果,與2013年同期對比,有效井增加2%,高成本井減少0.6%,成功實現油井效益升級。
面對操作成本逐年上升、老井遞減加快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如何提高稠油開發經濟效益,找到降本增效的良策?這個區從提高措施經濟效益等方面加強經濟評價工作,確保實現油井效益最大化。
否決無效注氣井,降低投資風險。“在實施優化措施或參數后,對于單位相對變動成本仍超過2000元/噸的高成本井,通過延緩注氣、不注氣等手段,將高成本井控制在年計劃指標之內。今年上半年,共減少注氣井投入16井次,節約注氣量3.87萬噸,注氣費用283.52萬元。”作業五區主管地質副主任賈海艦告訴筆者。
優選配套措施,提高油氣比。按照“限無效、穩有效、上高效、停高成本”的措施投入原則,實施從技術人員、地質隊長、主管領導、上級兩所及經濟評價中心層層把關的四級論證模式。以旬度運行為節點,強化旬度措施論證,今年上半年實現吞吐井有效率在75%以上。
優化注氣參數設計,實現油井效益升級。在老井吞吐方案設計過程中,通過注氣參數、注氣方式、管理模式的合理設計,提升油井單井效益。針對高周期直井注氣強度優化,共實施6口井,同期對比單井增油64噸,油氣比增加0.03,階段節余注氣量744噸。針對注氣壓力高、采注比低的區域,開展低強度注氣試驗,提高單井效益。今年上半年共計實施11井次,平均注氣強度下降12.3噸/米,注氣量減少255.2噸,周期產量增加98噸,油氣比上升 0.13,試驗取得較好效果。
此外,優化組合注氣方式成為提高井組整體經濟效益的又一利器。今年上半年共實施四種組合方式28個井組,減少氣竄48井次,增油32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