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周二暴跌,美油觸及七個月低位而布油跌至16個月低點,隔夜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強勁導致美元指數刷新14個月高位,而中國及歐洲制造業數據疲軟限制了需求前景,全球原油供應充裕局面未改繼續施壓油價。分析認為,供需偏寬松局面難改,中歐經濟增長放緩打壓需求,原油短期跌勢較難逆轉。
截至當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主力原油期貨合約下跌2.98美元,收于每桶92.88美元,跌幅是3.11%。洲際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10月主力期貨合約下跌2.26美元,收于每桶100.34美元,跌幅是2.20%。
美國經濟數據方面,8月ISM制造業PMI為59,超預期的57,創2011年3月來新高,前值57.1。其中,新訂單指數連續15個月攀升,創 2004年4月以來最高;生產指數快速擴張;就業指數略低于上月但處較好水平。8月Markit制造業PMI終值57.9,雖略不及預期的58,但仍創下四年多新高,因就業分項指數創下去年3月以來最快增長速度。
美元指數北美時段尾盤上揚0.3%至82.99,盤中觸及十四個月新高,美國ISM制造業指數創10年新高令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美元持續走強打壓包括原油在內的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表現。
分析人士指出,布油主要受到中國和歐洲石油需求增長放緩前景打壓,而美元強勁和供應充裕也壓制美油期貨。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制造業增長慢于預期,而中國上月制造業增幅降至三個月低點,令石油需求憂慮加重。進入四季度后,能源價格普遍會走低,目前市場供應十分充足,因此從供需基本面來看,維持對原油市場的看空觀點。
另據能源分析師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利空原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可能最終引起歐洲經濟增長放慢。近幾周,原油相關產品的價格走低,僅航空渦輪發動機燃料價格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