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驅作為三次采油技術,不同于以往的常規生產,對安全生產軟硬件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遼河油田錦州采油廠采油作業四區錦45塊蒸汽驅是集團公司重大開發試驗項目之一,2008年6月正式轉驅投產。6年來,針對蒸汽驅生產所伴生的高溫、高壓、高硫化氫等高危因素,這個作業區的員工克服工作強度大、生產流程工藝日趨復雜、重組整合人員變動頻繁等不利因素,經過悉心摸索、科學防控、不斷完善,投產以來,產量翻了幾倍,未發生一次安全環保事故,一套適合蒸汽驅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日趨完善,為這個項目的連續安全高效運行和規模化推廣生產積累了經驗。
軟硬兼施 提高駕馭能力
在投產之初,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這個作業區從基礎建設點滴做起,把安全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成立了蒸汽驅項目組,并抽調10多名廠級以上技能專家、技術能手參與蒸汽驅建設和現場管理,定期對分管實驗區的班站員工開展蒸汽驅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全面提升實驗區管理人員的水平,有效增強蒸汽驅安全高效生產駕馭能力。
在轉驅投產后,針對蒸汽驅高溫、高壓,油井易發生“閃蒸”引發油氣泄漏、汽竄、井噴等隱患,這個區的技術人員認真研究摸索蒸汽驅應用機理和油井 “閃蒸”規律,積極對設備進行工藝改造和升級優化,及時引進耐溫360攝氏度、耐壓17兆帕的蒸汽驅注汽管柱及耐高溫抗腐蝕抽油泵、抽油管桿等配套地下設備;把蒸汽驅受效井全部升級為小熱采井口,采用了新式耐高溫光標密封器;自主設計了卡瓦式油嘴裝置,對油井發生的突發性汽竄起到降壓、限流作用,并可通過改變油嘴大小實現放壓等功能而不需改變工藝結構,既操作簡單,又安全方便;在蒸汽注入井、高溫受效井等地面高溫熱源處及時設置高溫警示標識,深入推進蒸汽驅安全目視化管理。
舉一反三 強化風險識別
隨著錦45塊蒸汽驅開發的不斷推進,這個作業區含硫化氫油井日益增多,截至8月20日,這個作業區含硫化氫油井數已達214口,占開井數 64.7%,涉及12座采油站150余人。針對硫化氫超標井及其次生危害日益增多,這個作業區高度重視,以全面認識、主動防御為宗旨,悉心摸索、精心管理、科學防控,防患未然。
在硫化氫的日常防治中,這個作業區不斷強化全員風險辨識,對含硫化氫生產井實行分類動態管理,及時檢測更新數據,在抽油機明顯部位懸掛硫化氫含量指示標識,按照硫化氫含量的不同,分成紅(A類)、黃(B類)、藍(C類)、綠色(D類) 四色指示牌,定期根據硫化氫濃度動態調整指示牌顏色;采油站進一步更新固定式硫化氫報警儀、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逃生呼吸器等安全防護設備設施。
按照人們的常識,硫化氫的危害會造成人員中毒,然而在近年來的實際生產中,硫化氫次生的硫化亞鐵自燃、碳酸氫銨結晶等隱患同樣引起全區員工的高度警覺。這個區通過及時取樣化驗和反復研究論證,認真對硫化氫所產生的次生危害隱患的生成機理、危害表現、防治對策等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在碳酸氫銨結晶隱患防治上,這個區通過自主研制的“重力收氣單流閥”,定期利用自身產液返洗碳酸氫銨結晶體與定期摻水洗井相結合的方法,實現密閉除晶,全面消除隱患。在硫化亞鐵自燃隱患防治上,這個區通過加密日常巡檢、定期清洗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硫化亞鐵產生的隱患危害。
穩步推進 完善標準體系
液量波動增大、井況日益復雜,隨著蒸汽驅開發的推進愈發明顯。蒸汽驅井每天的基礎數據是否準確,對分析油井生產趨勢和試驗效果評價十分重要,也是保障蒸汽驅安全生產的關鍵。為此,汽驅站巡井工每4個小時用紅外測溫槍在井口測量一次溫度,并記錄油壓、套壓、電流等生產參數。計量員要對受效井進行加密計量,每天記錄3次,并及時填寫相應臺賬。技術人員每天負責繪制油井參數曲線,并對實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并立即向上級匯報。蒸汽驅井的各項數據每天都要經過資料員、站長、技術人員、區領導層層把關,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在精確錄取和分析生產參數的基礎上,這個作業區逐漸摸索出一套“蒸汽驅異常井安全預警管控機制”,即根據蒸汽驅油井溫度、壓力、含水等生產參數變化規律,提前預設每一口受效井的預警參數,通過每班對油井參數變化進行判斷分析,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把生產參數控制在合理區間。通過此方法,員工成功發現 22-K270和024-K29兩口井的汽竄“先兆”,并及時采取降低沖次、地下摻水降溫等應對措施,成功避免井噴事故的發生。
正是靠著6年來的點滴積累和不斷探索,這個作業區逐步掌握了蒸汽驅開發防燙傷、防汽竄、防井噴等隱患防治的安全利器。《蒸汽驅生產日常管理辦法》《蒸汽驅井“四防四要”管理制度》等相關管理方法和規章制度得到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此外,這個作業區已累計開展各種風險識別、應急演練等活動5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