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伏:目標保底,政策加碼
去年8月底的光伏政策,成為下半年主升浪的導火索;今年又到了8月,上周吳新雄的發言,給了光伏行業強力信心,我們認為這將會成為今年行情的分水嶺。上半年政策預期較弱,路條遲遲未能發放,預期接下來政策將會陸續出臺,一直期待的配額制也有了官方的答復,下半年行業將進入裝機高峰,明年仍能有較快的增長。
我們全面看多電站環節,推薦陽光電源、林洋電子、愛康科技、中利科技、特變電工、海潤光伏,關注其他新進入者。
2、電動車:電動車放量在即,動力電池緊缺,技術路線非主要矛盾
近期市場有些噪音,關于所謂的軟包還是18650路線之爭,我們認為這在目前是毫無意義的討論。原因在于,第一,是由于電動車在中國還是政策主導的,目前完成銷量目標是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務,最重要的是量。而一旦銷量上來(行業200%以上的增速),不管哪種技術路線的動力電池,只要通過認證,基本都是緊缺的;第二,技術路線通常是多線并行,而非排他性增長。回顧各種新興產業的路線,在初期都是百花齊放,到中后期才會出現某種路線成為主流,甚至到中后期也都是多線并行的,風電(雙饋、永磁)和光伏(單晶、多晶)都是案例。而且成為主流的技術路線并不是那么容易判斷,現在實業都還是眾說紛紜,資本市場何來結論?
并且,我們再次跟微型電動車下游確認,目前所謂的物流車轉向18650,原因在于軟包或者方形動力電池供應有限,必須要嘗試多種路線。而質量達到要求的動力電池無一例外的都是供不應求的,原因在于國內電動車今年增速是超過200%,甚至會超過300%,這么快的增速,動力電池必然緊缺,現在還不是電動企業主動放棄電池供應商的時候,而是電池企業挑選電動車企,或者電動車企被迫嘗試選擇用消費電子改過來的電池,于是18650就成為了一種選擇。
我們重申強烈看好電動車版塊。地方政策落地和銷量增長是下一輪電動車熱潮來臨的催化劑,我們預期在9月。我們看好電池環節的拓邦股份、多氟多,鋁塑膜環節的紫江企業、隔膜環節的滄州明珠、正負極環節的杉杉股份、電解液環節的新宙邦、電機環節的信質電機、寧波韻升。
3、風電:特高壓、配額制利好風電
今年政府高層定調發展特高壓,這將解決運出通道的問題,配額制的實行也將利好風電行業的發展。我們看好金風科技。近期寧夏到華東的特高壓通過審批,利好寧夏光伏、風電開發,我們看好銀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