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西氣東輸管道資產“打包”出售相關事宜,中石油新聞辦相關人員13日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此次產權交易是公開的,對各類資本也是平等的,中石油相關單位參與交易,也是符合市場規則的。
這意味著中石油或將與社會資本或民營資本合作,參與到未來西氣東輸管道資產的轉讓中。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日前通過決議,將以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相關資產和負債出資設立東部管道公司,并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所持有東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權。
中石油新聞辦人士表示,本次資產轉讓有利于促進公司混合所有制發展,優化資產配置,實現產權結構多元化。
“從現在看,未來中國油氣管網管理很可能探索一種通過國有股份發揮主導作用,實現資本多元化和網運分離的混合所有制模式。而國有股份在其中不一定是控股的。”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說。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
根據中石油股份公司董事會臨時會議通過的《關于成立中石油東部管道有限公司及產權轉讓相關事宜的議案》,中石油股份公司擬以西氣東輸管道分公司管理的與西氣東輸一線、二線相關的資產及負債,以及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核算的與西氣東輸二線相關的資產及負債出資設立東部管道公司。
劉毅軍認為,“這次改革不僅是中石油一家企業的改革,而且是國家產業政策改革的折射,并將推動中國天然氣產業向競爭性產業演化走出關鍵一步。”
天然氣產業的網運分開主要指天然氣供應商和管道運營商分離。劉毅軍指出,天然氣產業實現網運分開,涉及行業準入以及產輸價格捆綁等問題將更容易得到解決,并將推動天然氣管網的上下游環節引入更多競爭性。
這并不是中石油第一次將管道資產向其他資本放開。2013年,中石油股份公司以西部管道的200億元凈資產作為出資,聯合泰康資產以及國聯基金組建中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而早在2012年,中石油股份公司就將籌建中的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向社會和民營資本放開,中石油出資325億元,持股比例52%,社保基金、國聯能源、寶鋼集團各出資100億元,持股比例均為16%.
此次資產規模約為八、九百億元,凈資產也能達到三、四百億元。中石油股份公司表示,將在相關中介機構對標的股權進行評估后,以經母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備案的評估結果為基準,確定標的股權的轉讓價格。
從投資收益來看,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已經建成并且運營正常,氣源和用戶已有保證。未來投資者的收益只與天然氣管輸費用掛鉤,而這一費用是由國家管控的,與天然氣價格的波動或者進銷價格無關。隨著國內天然氣消費的大幅增長,管道輸送的收益有望逐年提升。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董秀成認為,如此大的投資規模,以多元投資主體進行聯合收購更為可能。
在劉毅軍看來,與此前西氣東輸三線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不同,此次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資產“打包”出售,是從“增量”改革進入“存量”領域。“管道運營的多元化是整個油氣產業競爭性改革的關鍵一環,說明中國在網運分離上的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他說。
從國際上看,石油天然氣管網發展和監管并未形成統一模式。歐洲從1998年啟動管道運營商和生產商分離,到現在尚未完成。美國天然氣管網則實現了多個運營商獨立運營。中國在西氣東輸這樣的主干管網引入混合所有制,如此大力度的改革在國際上還沒有類似經驗。而未來其他干線管道是否也會采取此類方式,還有待觀察。
然而,油氣管網作為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基礎性設施,在實現股權多元化和市場化后,如何實現安全運營和管理,將對政府監管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