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價改的利好再次從石油巨頭財報中凸顯出來。昨日,中石化發布的2013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歸屬于中石化股東利潤661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煉油板塊增長頗為迅猛,年報實現三年來首次年度扭虧,經營收益為86億元。
財報顯示,2013年,中石化實現營業額及其他經營收入28803億元,同比增長3.4%。該公司的勘探和開發等四個事業部中,除煉油板塊,其他三個板塊經營收益均是同比下滑狀態。煉油事業部2013年經營收入13113億元,同比增長3.2%,公司稱,這主要歸因于產品銷量增加。據國家發改委統計,2013年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為2.64億噸,同比增長5.1%。中石化去年全年加工原油2.32億噸,同比增長 4.81%;生產成品油1.4億噸,同比增長5.59%。
另受益于國家成品油價格完善機制出臺以及成品油優質優價政策的實施,中石化2013年煉油毛利為261.1元/噸,同比增長104.7元/噸。也正是上述增長數據的支撐,中石化煉油板塊實現了近三年來首次年度扭虧,該事業部經營收益86億元,同比增加200億元。
去年3月,成品油新定價機制正式出臺,明顯加強了與國際油價接軌的程度。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指出,對于煉化企業而言,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縮短了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的時滯,并且取消了漲跌幅限制,使國內油價與國際原油價格關聯度更高,基本上不會出現原油價格上漲而成品油價格不變導致的虧損,因而扭轉了煉油企業此前持續虧損的局面。
統計顯示,去年全年政府15次調整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汽油標準品價格累計上漲5元/噸,柴油標準品價格累計下降15元/噸。而這種調價產生的影響在中石化銷售數據中表現得較為明顯,其營銷及分銷事業部在報告期內,汽油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7%;柴油銷售收入同比減少2.6%。
此外,“加快推進成品油質量”這一本是應對環境問題的企業舉措,在優質優價的政策之下,較好地提升了煉化企業的盈利能力。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對油品質量升級實行加價政策。其中,車用汽柴油標準由國三升級到國四標準每噸分別加價290元和370元,由國四升級到國五標準每噸分別加價170元和160元。針對業界較為關注的油氣行業改革問題,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表示,2014年,該公司將通過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引領轉型發展,激發體制機制活力。“公司已啟動油品銷售業務專業化重組,積極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拓寬經營思路。繼續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促進轉型升級。”
除了煉油板塊外,中石化另外一項較為突出的業務便是頁巖氣勘探。傅成玉透露,2014年,中石化將加大涪陵頁巖氣勘探開發力度。就在今年3月1 日,在重慶與中石化《關于涪陵頁巖氣開發利用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傅成玉也曾表示,在頁巖氣的整個產業鏈發展過程中,將在開發、運輸、銷售以及其他可能增值的領域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
(馬駿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