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磨溪區塊龍王廟組首個發現井磨溪8井累計產氣突破一億立方米大關,這是龍王廟組氣藏按照集團公司“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益”要求,建設一流大氣田的一個縮影。
磨溪8井于去年9月獲氣,測試日產量達百萬立方米以上。之后,又相繼鉆獲8口百萬立方米級高產氣井,展示了磨溪區塊龍王廟組廣闊的資源前景。磨溪8井僅僅是“一體化建站”的雛形。“磨溪009-X1井獲氣交井后,半個月內投產沒問題。”在龍王廟組第十次勘探開發例會上,面對西南油氣田總經理李鷺光的詢問,川中油氣礦龍王廟項目部經理余忠仁篤定作答。井場快建快投的另一個“撒手锏”——工藝管線集成,讓工藝管網首次從地下“走”到地上。集成化設計、工廠化預制、模塊化快裝,避免了雨雪風沙對工期、質量的影響,削減了現場交叉施工的安全風險,更有利于管線維護。
川中油氣礦龍王廟項目部副經理潘用平介紹,一體化建站思路正在向鉆前設計延伸。鉆井時預留好裝置安裝基座,建站周期將壓縮到一周或10日內。常規建站周期需3個月,標準化建設初期的單體撬建站需35天。龍王廟組高產氣井早一天投產,即可早一日為西南地區冬季供氣貢獻溫暖。
在磨溪8井活動值班房內,擺放著3臺電腦,可以直觀看到井站全貌、地下井筒模型、井底壓力、采氣曲線圖等,還可實現闖入報警、緊急截斷、智能分析等功能。
由“數字化氣藏”“數字化井筒”“數字化地面”組成的“數字化氣田”為管理安上了“千里眼、順風耳、智能腦”。龍王廟組氣藏全面投運后,可實現含硫氣井和集氣站的無人值守。有專家評價,這個氣田的數字化架構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智能化氣田的同等水平。
對比4年前曾獲集團公司標準化建設表彰的龍崗氣田,磨溪8井占地面積不到1600平方米,比龍崗1井“瘦身”一半;工廠化預制,使焊口一次合格率提高3.5%;優化簡化流程設計,單井投資節約上百萬元,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在今年8月中國石油召開的第5次標準化工作推進會上,龍王廟項目部捧回了 “一體化集成裝置應用工作先進單位”獎牌。
據悉,龍王廟300萬立方米試采凈化廠投運后,隨著凈化能力的提升,磨溪區塊將有5口以上高產氣井快速投入試采,為西南地區冬季供氣增添“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