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No.20
2010年中國位列第11-20位的煉化企業依次為:中國石油蘭州石化(1050萬噸/年),中國石油撫順石化(1000萬噸/年),中國石化燕山石化(1000萬噸/年),中國石化齊魯石化(1000萬噸/年),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000萬噸/年),中國石油獨子山石化(1000萬噸/年),中國石化青島石化(1000萬噸/年),中國石油廣西石化(1000萬噸/年),中國石化揚子石化(950萬噸/年),中國石化海南石化(800萬噸/年)。
中國煉油業路在何方
吳鵬
中國煉油行業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的發展階段,為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是中國工業化、城市化建設的重要保障。縱觀國際煉油形勢及中國煉油業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出,中國煉油業依然存在諸多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國內石油資源緊缺,制約煉油業進一步發展。2010年 BP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石油產量為1.89億噸,同比降低2.8%,石油資源緊缺成為制約煉油業發展的瓶頸。目前,中國煉油業還在持續發展,整體煉油能力逐年提高,隨著國內資源的日益消耗和煉油行業間的競爭、各煉油廠煉油能力、煉油規模的上升,在不久的將來,極有可能會出現煉油廠“無油可煉”的現象。
針對中國石油資源的缺乏,加之海外石油獲取難度的加大,煉油企業需要根據原油資源量、市場需求量進行規模調整,不盲目擴大煉制規模,盲目投產再建。各煉油企業要顧全大局,加強合作和行業管理,不以單個企業追求利益為出發點,相互協調,形成良好的煉化企業市場競爭秩序,保障中國煉化行業的順利運行和進一步發展。
原油質量下降,導致煉油效率降低。目前,中國原油質量已大步下滑,許多油田開采出的都是重質、劣質原油,因此對煉油設備的要求也將會越來越高。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煉油業能源加工轉換效率正在遞減,由1984年的99.17%下降到2007年的97.17%,其中2004年降至歷史最低點96.43%。
煉制低質量的原油不僅會損耗煉油機器設備、增加成本,而且降低了煉制效率,降低企業的效益,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目前,國內、國際整體原油質量都在下降,對重質油、劣質油的煉制是每個煉油廠都需要面臨的問題,煉油企業需要針對油品特性進行煉化設備改造、煉制工藝創新。
煉油廠布局相對集中,成品油供應及輸送困難。受資源分布的影響,中國煉油企業大都集中在華東、華南以及東北地區,這三個地區的煉油規模分別占到全國的32%、15%、21%,過于集中的煉油基地不僅會增加運輸路程,增加成本,耗費人力、物力、財力,而且由于成品油的特性,在長途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事故,增加了安全隱患。
對中國煉油行業進行整體調控,把握各煉油行業再建、投資投產的步伐,調整煉油企業生產基地分布。煉油廠在建設基地時不僅需要考慮與原油供應地的距離問題,也需要考慮成品油銷售點問題,根據原油輸入及成品油輸出的距離及運輸環境進行優化,以降低運輸成本、降低安全風險,保障需求地安全、及時的成品油供應。
環保要求提高,為煉油企業帶來更多挑戰。隨著低碳意識的逐漸深入,對成品油的質量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加之煉油廠是高污染的行業,因此面臨著生產清潔成品油和節能減排雙重壓力。
為了緩解環保壓力,煉制更高品質的成品油,煉油企業需要不斷進行管理體制改革,加大國際合作和技術創新步伐,突破關鍵技術,提高煉油效率和成品油質量,節能減排,實現經濟、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