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建設達300億元
不過,參與華能北京熱電公司二期機組選型的專家組成員之一、華能江蘇分公司安全部負責人李建波向記者表達了他的擔心。“如果換成燃氣機組,北京市究竟需要多少天然氣?怎樣能保證充足的氣源?”
據了解,到今年年底,北京市天然氣用量將達到70億立方米。到2015年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建成后,將達到170億立方米。而同為北方城市的天津,一年的用氣量僅為10億立方米。在冬季最冷的時段,北京供熱一天的用氣量就達到5300萬立方米,這是一個中小城市一年的用量。面對巨量的天然氣需求,作為資源高度匱乏的北京如何解決?
2009年12月,北京市與中石油簽署了《戰略框架合作協議》。中石油作為唯一的供應主體,將全力保障北京市冬季供暖的用氣需求。
有了中石油的承諾僅僅是第一步。北京市要建設四大燃氣熱電中心,不僅前期需要投入巨資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而且在后期的實際運營中,還可能需要對電價和熱價雙雙補貼。
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建設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及其配套管網工程,耗資高達300億元。其中,政府出資占10%,其他資金則通過引導、拉動企業來投資、建設。
此外,關于電價、熱價補貼,有知情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國家規定的北京的標桿電價是每度0.528元,如使用燃氣機組則成本價就在0.62元左右,售電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而燃煤熱電廠供應的熱價為每吉焦33元,改成天然氣后,每吉焦要上漲到68元。
高新宇表示:“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建成后,如果電價、熱價維持不變,每年僅這兩項補貼,北京財政就要投入上百億元。”
就價格補貼問題,華能北京熱電公司副總經理秦建明表示,“華能二期剛剛上馬,尚未與北京市政府就電價和熱價進行具體協商。”如果出現虧本或者保本運行,“我們將通過深挖潛力、科學管理等一系列手段,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工作,即便華能一期的燃煤機組運營也是如此。”
有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建設四大燃煤熱電中心,北京市只要坐收巨額利潤即可;但如果要建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則需要另起爐灶,投入巨大。很顯然,為了一屆政府的政績,應該選擇前者;但為了城市的長遠福祉,應該選擇后者。從‘四煤’到‘四氣’,與其說是一個政策選擇,不如說是一個民生選擇。”
燃煤電廠將在“十二五”末消失
北京市要想快速發展,必須要實現各城區間的均衡發展。“南城為什么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企業不愿落戶。今后,南城將建成南部燃氣熱電中心,直接供應麗澤商務區的電力和熱源。”高新宇說。
據華能北京熱電公司副總經理秦建民介紹,華能北京熱電熱電公司一期是燃煤機組,現在擴建的二期是燃氣機組,共同組成北京市東南熱電中心。建成后,兩期供熱能力總和將達到4000萬平方米,將承擔起朝陽區的CBD等區域冬季供暖重任。
此外,國華北京熱電廠將搬遷至東北,建成東北熱電中心;西北部的石景山熱電廠和高井熱電廠都將被關停,新建一座西北燃氣熱電中心。
“到‘十二五’期末,不僅所有的燃煤小鍋爐要全部拆除,而且燃煤電廠也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到2015年,北京將建成東南、東北、西北和南部四大中心,對北京城區五環內形成集中供暖。”高新宇對未來充滿憧憬,“四大中心的建成,將使得北京的供熱情況大為改觀。供熱面積將接近2.5億平方米,而我們的基本需求在2億平米左右。只有保持一定的冗余度,我們才能做到‘手有余熱,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