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國內汽油柴油出口價在扣除稅費后,比國內零售價便宜近一成,引起爭議。中國石化堅持國內外產品
油價差有理,但專家則持不同看法。
數據顯示:3月,國內汽油、柴油的出口價是5012元/噸、4644元/噸。扣除稅費,出口的汽柴油價格要比上海的稅前汽柴油最低批發價折讓8%到12%左右。數據還顯示,國內汽柴煤油3月末有1854萬噸左右的庫存,占同期產量的30%左右。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加祥對中國廣播網表示,北京、上海、廣州三市執行的地方標準相當于歐IV,而中國石化出口的產品相當于歐III或以下。按目前執行的價格標準,兩者相差300-450元/噸之間。
第一財經日報援引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觀點稱,使用歐III同一品種的汽油比較,出口價仍低于國內零售價,他認為,出口、國內價大致可比較。
毛加祥介紹,國家規定的國內
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有出廠價與零售價兩者價差為800元/噸。不能用出口價與零售價相比,而應該與剔除消費稅后的國內出廠價相比。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則認為,800元/噸的出廠零售價差中,含有流通環節利潤,企業賺取的利潤約每噸400到500元左右。
中國石化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為157.85億元同比上升39.93%。中國石油(601857.SH)一季度凈利潤324.92億元,同比增長71.2%。
不過,石化雙雄對此仍然不太滿意。
中石化財務總監王新華4月29日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一季度成品油價格沒有調整,但
國際油價在升,煉油形勢嚴峻。王新華還稱,自4月14日國家上調成品油價格,中石化煉油板塊盈利情況有所好轉,但鑒于國際
原油價格還在上升,仍感較大壓力。中石化將就此與國家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希望做到按照定價機制及時調整價格。
林伯強認為,政府不鼓勵石油公司賺取暴利,而是有正面收益就行了。
距4月中旬油價上調20天時間內,國際
原油期貨加權均價變化率已經超過4%,國內油價或在5月中旬再次上調。加上全球經濟復蘇基本成定局,原油價很有可能不斷螺旋上升,兩大石油企業不但不會在這種局面下降價,還有可能繼續提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