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無縫鋼管反傾銷”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12-09 來源:《石油與裝備》雜志 關注度:0]
摘要: 盡管“反傾銷調查”帶有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印痕,但從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來看,又給業界帶來一些重要警示,比如無縫鋼管產能過剩、國內企業應訴團隊不成熟等。
來自中國鋼管協會的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美國提出反傾銷調查以來,中國無縫鋼管連...
企業涉“世”未深
除了產能過剩問題外,9月份國外反傾銷調查“扎堆”,使涉“世”(WTO)未深的中國企業真正領教了國際貿易的風險。
15年前,相信“國際壁壘”一詞,是多數人在中學教科書上學到的,以往美國和日本往往是主角。現在,隨著我國國際貿易日益頻繁,國際貿易爭端也越來越多,“反傾銷”一詞才開始被國內熟知。當企業真正“接招”時,顯得無力又無助。
據了解,在我國,大多數企業都沒有法律部門,有不少涉及企業是初次接觸,被起訴后才猛補法律課。在國外密集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有些企業作為強制性應訴企業和一般性應訴企業,同時要應對兩個國家的調查。在調查中,涉及企業一般要給外方核查官提交翔實的生產經營數據,有些企業不懂法律,存在僥幸心理,要么提供有水分的數據信息,要么不配合外方調查等,這往往給自己留下了麻煩。
天津鋼管集團也是美國和加拿大調查的企業之一,但作為有15年出口歷史的大型無縫鋼管制造企業,他們很早就稔熟了基本“套路”。“國外反傾銷調查給涉及企業帶來負面影響,但也不全是壞事,換個角度思考,這對企業生產管理反而是一種促進。”該公司總法律顧問徐立中說,“國內企業都處于現代企業的發展中階段,各項管理不是很盡善盡美,需要不斷完善,比如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僅僅是為了方便外方調查,更應當作為一項重要的日常管理方式。”
此外,國外反傾銷調查對于涉及企業提高維權意識,通過法定程序合理維權大有裨益。但通過記者走訪了解,涉外法律人才缺乏是國內出口企業的軟肋,民營企業尤其如此。由于民營企業規模尚小,出口剛剛起步,一些企業對應訴重視不夠;而很多民營企業尚未加入出口行列,普遍心態則是事不關己。這些現象值得行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