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力拓集團董事會突然宣布撕毀與中鋁195億美元交易案后的第二個工作日,中國石油巨頭競購2處
海外油氣資產的消息浮出水面。
6月8日,外電報道稱,
中石化正準備以最高80億美元的價格競購專注西非、中東上游業務的加拿大油氣公司AddaxPetroleumCorp。
同時,本報記者還獲悉,
中石油、
中海油也正在以40億美元的價格競購美國公司KOSMOS能源處于非洲加納沿海jubilee油氣田30%的股權。
“我們談判的項目很多,能夠為外界所知項目應都已有眉目。雖然最終到底能不能談成還不一定,但起碼說明在這一競購中,中石化已經具有相當的優勢。”6月9日,中石化一高層人士對本報表示。
這是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石油公司第一次如此集中地釋放海外資源收購信息。半年來,中國雖然通過貸款換石油方式獲得了大量可靠資源,但在公司收購方面,除去年年底中石化19.99億美元收購加拿大TanganyikaOil公司之外并無其他較大斬獲。
石油明珠西非爭奪戰
據Addax官網介紹,在加拿大多倫多和倫敦兩地上市的Addax去年油氣產量為136.5萬桶/天,至去年年底,該公司總資產為53.17億美元。
該公司的油氣資產主要分布在西非。除在伊拉克有2個區塊總計為138200英畝的石油資源之外,其大部分資產集中在尼日利亞、加蓬和喀麥隆,尼日利亞尤甚。據其2008年年報稱,其尼日利亞的油氣儲量占公司總儲量的60.3%。
上述中石化人士對本報稱,尼日利亞的石油資產相當優良,是中國石油公司近年來求之而不得的區塊。
據介紹,尼日利亞位于西非中段,在地質學上是非洲大陸與南美大陸的分裂原點,資源條件與巴西一樣好,而且大都分布在海岸附近和近海海域,一般離岸僅十幾至幾十公里,開采難度較小,原油含硫量少,加工成本低。此外,尼日利亞還有部分尼羅河三角洲油田。
“西非地區是近10年來各大石油公司爭相投資的區域,若不是遇到金融危機,中國公司還得不到這么好的機會。”上述中石化人士表示。
據了解,西非石油集中區幾內亞灣距美國只有中東距美國距離的一半,同時這里地處大西洋航線要沖,無論是從陸上油港或海上油碼頭外運都更容易運到美國。2006年起,美國計劃此后5年在西非石油天然氣上游工業投資350億美元。
今年2月有媒體透露,中國三大石油公司以及日本DBJ三菱商事聯合體、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都有興趣參與對Addax公司的收購。
上述人士對記者稱,除了價格等因素,中石化的優勢之一是中石化的區塊與該公司的區塊相連,“由中石化收購該公司能夠發揮更大的協同效應”。
Addax官網還顯示,該公司在JDZ的合資項目中有一個面積為24500英畝的石油區塊,是與中石化直接合作的,Addax持股14.33%,中石化負責項目運營。
事實上,尼日利亞是在海外資產并購中稍顯弱勢的中石化最有成果的區域之一。由于效益不佳,1998年最早進入尼日利亞的中石油從尼撤出。2003年,中石化經過一年多運作,成功中標可采儲量2130萬桶、最高年產量330萬桶的StubbCreek邊際油田,此為中資企業在尼石油開發中標之始。其后,中石化和尼日利亞卡杜納煉油廠的股權并購談判也取得實質性進展,該廠日產11萬桶
成品油,為尼四大煉油廠之一。
中石油與中海油也并不甘其后。
據介紹,兩家公司正在競購的KOSMOS能源在加納的油田資產,與Addax大部分的石油資產同在一個石油地質帶上。
業內人士分析,KOSMOS的交易將是石油領域以后更多收購和兼并活動的踏腳石。該油田所處盆地是過去10年里少有的幾個發現大量石油儲藏的區域之一。最新獲得的地震及鉆探地質數據顯示,將來還會有更大量的石油發現。
但中石油、中海油對該交易未予置評。
受阻概率相對較小
中國石油巨頭如此集中出擊西非石油資產,能否避開中鋁的類似遭遇?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雖然受益于全球能源資產價格下跌,中國企業獲得了收購海外資源資產的良機,但國有公司跨國并購能源資產的難度并沒有大幅減低。“三大石油公司的國有性質難以改變,而一旦涉及能源并購,很多國家都會上升到國家能源安全高度,風險仍然存在。”
不僅中鋁,2005年中海油折戟尤尼科就向中國企業界昭示著海外并購的風險。
但Addax、KOSMOS受阻的概率似乎相對較小。
“力拓不僅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鐵礦石生產企業之一,而且還是全球第三大鐵礦石公司,該公司的資源壟斷性注定其收購會帶有政治因素,但Addax、KOSMOS的目標要小很多。”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徐敏稱,Addax在2007年的全球能源公司排名中僅排248名。
另一個證明是,外媒認為KOSMOS沒有引起發達國家石油公司興趣的原因是,大部分公司現金流緊張,而有能力參與收購的美國EXXONMOBIL認為收購規模太小,對其生產無關緊要。
上述人士認為,此輪并購油氣資源所在地西非與中國的關系相對較好,資源所在地的政治阻力也弱得多。
而公司所在地加拿大、美國將如何看待這一系列收購難以評判。但可以佐證的是,去年年底中石化收購TanganyikaOil公司,加拿大方面并未設障。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組收購最大的阻力可能來自石
油價格的大幅波動。“如果石油價格穩定在70美元左右,收購成功的可能性較大。如果石油價格像上半年一般大幅波動,雙方很有可能在價格方面談不攏,最終導致交易失敗。”
據介紹,三大石油公司手上的項目非常多,之所以鮮見進展就是因為
原油價格大幅波動,導致買賣雙方估價錯位。一旦遠游價格穩定,會有更多的收購浮出水面。
全球油氣版圖或許改
雖然這一波收購還未見結局,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石油公司在金融危機以來的全球石油資產重新配置中已占得先機。
這一觀點來自中國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員張映紅。她認為,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油氣公司優勝劣汰,最耀眼的是國家石油公司成為弄潮者,而中國公司在國家石油公司中的表現又尤為突出。
張映紅提供的資料顯示,5月14日之前全球共有14項國家對國家的石油交易,涉及貸款換石油465億美元,其中中國占到450億美元,日本為15億美元。
在上半年資產運作里,如
埃克森美孚等巨型油氣公司比較謹慎。“巨型油氣公司通過上一輪并購已經實現了全球資產的重組和投資優化,因此,其會更加傾向于將有限的現金用于收購伊拉克等世界級優質資產,而對于大型公司并購則會很謹慎。”張映紅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等國家石油公司大力進行海外投資的同時,大部分西方油氣公司則選擇休養生息。另外,負債率35%以上的公司在2008年9月以前就被收購,今年以來又有84家公司從市場中消失。